香港电子展补贴政策
当前位置: 香港电子展 > 展会新闻 > 成都芯谷企业幸福中心,汇聚了多个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

成都芯谷企业幸福中心,汇聚了多个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

分享到 更多
时间:2023-12-16 作者:香港电子展 来源:www.hkdzz.com
成都芯谷企业幸福中心,汇聚了多个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
高校云集+“蓉漂”流行,强化产业发展底座支撑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口、足量的人才资源。
截至2022年底,成都有65所各类高校,在校学生116.4万人,其中本专科学生103.5万人,研究生10.9万人,博士研究生2.0万人,其中就包括有着电子科技领域“人才摇篮”之称的电子科技大学。由此带来的“近水楼台”的人才、科研优势,成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多家电子信息企业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都不约而同提到,成都高校扎堆、人才富集,这是他们选择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电迈普总经理谭军告诉澎湃新闻,公司能够在成都发展三十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把握发展机遇的能力,同样关键的是,成都高校资源非常丰富,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这给了我们选择扎根成都的信心”。
“就我们所在的领域而言,东部沿海似乎更有技术优势,但现在信息流通基本上拉平了,不存在地处西南地区就无法做前沿技术的研发,更何况,成都的人才优势并不比沿海地区差。”谭军坦言,公司1400多名员工,大部分是成都本地高校毕业,超过一半员工工作年限超过十年,甚至还对外输出了一些人才。
伍骞坦言,公司能够发展至今,离不开新鲜血液的不断充实。“我们的研发团队中,有好几个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伍骞的感受是,成都是一个宜居城市,工作和生活节奏较为轻松,且给予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并不低,“甚至有些骨干高于管理层”,在和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战中,企业“不怕竞争”。
高校扎堆、人才富集,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得以突围的重要原因之一。
得益于丰富的科教资源,从电子信息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再到产业链后端的制造、加工,在成都都能找到相应的院校,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
高校扎堆,除了能为企业供给高端人力资源,也意味着依赖技术创新的电子信息企业,有机会和高校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日前,成都再次明确提出,更高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建强用好创新平台、放大溢出效应,推进校院企地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势能,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完善创新生态,推动更多原创成果“沿途下蛋”、延链孵化。
此前,成都已出台了《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生态集聚区、提升企业成果吸纳转化能力等10个方面,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链条。
校地企融合发展是潮流,但国内像成都这样“大胆创新”的还在少数。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近日将产业学院“办”进了成都芯谷,首批500余名师生陆续搬入,芯谷发展服务局还为他们协调了人才公寓、餐厅。
毫无疑问,这在促进高校科研团队与园区企业合作,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实现本地就业的同时,也将为成都芯谷带来更多的创新资源和要素,促进科技成果和项目的就地转化。
“推动高校与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想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服务于企业。”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已陆续和澜至电子、华大九天、中电九天等园区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尽管本地高校和创新资源集聚,成都却不满足于此,一直注重外来人才引进和积累,为产业发展强化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智力支撑。
比如,为壮大集成电路产业顶尖人才队伍,成都除每年为顶尖人才发放50万元和一次性300万元奖励外,还将为其核心团队提供超1500万元奖励。同时,该市还将对落户成都的电子信息领域专业人才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成都高校云集,这是极大利好,我们不会为招聘员工而发愁。”辰显光电总经理黄秀颀称。而让其感受更明显的是,最近几年,有大量人才来到四川,尤其是川籍人才从沿海回流至成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有时还多带一个(伴侣)回来。”黄秀颀笑言,“放在以前,那些特别好的高校毕业生,不见得愿意回来。”。
人才来了,还得留得住。此前成都曾引进一家软件类的大型企业,起初,随之迁来的高等人才尚能适应,但时间一长,有些人才就“打起了退堂鼓”,因为周边配套太差,比如高端楼盘、酒店、商场等消费场景不足。这倒逼当地“对基础配套提档升级”,加快“产城融合”。
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在选址、布局之初,就考虑到了周边生活环境和相关配套设施,建有大片绿地、人才公寓和学校、体育设施。
专注于泛生物脑感知技术市场化运营和产品开发的致讯科技就从沿海迁至了成都芯谷。
“成都在我们迁址备选名单里,一直非常靠前。”该公司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当下“蓉漂”正成为潮流,这座城市吸引了大量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幸福指数也比较高”。
这在去年发布的《成都青年发展报告(2022)》中得到呼应。该报告显示,成都“蓉漂”人口已达683.49万人,其中的省外来源比例为21.85%,青年“蓉漂”的省外来源比例更是高达32.90%。
关键词成都芯谷企业幸福中心,汇聚了多个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
更多资讯MORE
点击收缩

24小时热线

13312992020
香港电子展
回到顶部